
從身高191cm、體重125kg的“大塊頭”到85kg的“標準值”,大學四年,他實現自己的減肥目標,成功蛻變,更自信、自律。
研考季,他歷經波折,“上岸”中山大學資源與環境專業。400個日夜,他從仰望他人到自己“上岸”,追光的人終將被光照耀。
他是李凱文,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2021級環境與工程專業學生。
以下是他的自述:
減重80斤 成就全新的自己
中學時,我是班里的“刺頭”,沒有目標、上課走神,過得渾渾噩噩。在初二升初三那年的暑假,我遇到一位化學老師,他將生活中的實例與化學知識結合,一個個化學方程式在他的講授中變得鮮活,我喜歡上了化學,萌生了未來選擇學習與化學有關的專業的想法,緣之所至,我進入了成都大學的環境工程專業學習。

軍訓時的李凱文(第二排右一)
剛進入大學時,我的身高191cm,體重在125kg左右,看著身邊的許多朋友體型勻稱,我難免“身材焦慮”。有一天,我走在路上,忽然下定了決心,我想,“如果我連體重都不能管理好,怎么能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呢?”
我開始了自己的減肥之路。但減重的過程是痛苦的,有過減肥經歷的人都知道,面對美食,它需要“逆天”的自控力。后來,當我每每碰到特別想吃的東西時,就會在心里計算:這一口下去會胖多少,最終理智戰勝了沖動。
除了管好嘴,還要邁開腿。自從開始減肥,我每天到學校健身房運動,堅持了將近四年。每日揮灑的汗水,日復一日的堅持,漸漸消失的贅肉,成就了一個更健康的身體,更自信的狀態,更讓我形成了自律的習慣。經此一遭,我堅信“我可以”,讓自己變好的念頭愈發強烈。我開始每周末到圖書館去學習,課堂上和課后學習也更加專注。圖書館的氛圍也很“抓人”,認真備戰研考的學長學姐都是我的學習“搭子”,身處其中給我一種強烈的推力,讓我相信,“在這種氛圍下,我考研的話,也一定可以上岸?!?/p>
一萬次崩潰 又在第一萬零一次時爬起
考研是我從大一就計劃做的事,我想在學業上更上一層樓,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能做更多對社會有益的事。大三那年寒假,我的成大直系學姐、正在中山大學讀研的李麗,領著我參觀了中山大學的校園,美麗的校園,濃厚的學術氛圍深深吸引了我。她鼓勵我:“如果你好好準備,你也一定可以考上。”李麗學姐上岸的故事現在在學校官網都還看得到,聽過她的故事,有了她的鼓勵,讓我更堅定了目標。我也有一個名校夢,我也想考“985”,我也想成為像學姐那樣優秀到閃光的人。

大三下學期返校后,我就開始備考了。每天六點起床之后在寢室背書直到7點半圖書館開門。在專業課的復習上,我通過誦讀出聲音來加強記憶,熟悉內容后就在紙上默寫,用“讀—寫—記”的方式來加深印象。在英語的學習上,我把重心放在單詞的記憶上,通過備戰前期對單詞的反復理解記憶,減輕了中后期做題時的壓力。數學是我最不穩定的科目,幾次模擬考試都只考了90幾分,離目標分120有很大的差距。很多次,我都在懷疑“我真的可以考上中山大學嗎?”身邊的朋友和老師一遍遍地給予我肯定,我也會深吸一口氣之后堅定地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我開始尋找學習數學的節奏,把基礎題反復做了兩遍,不會的題目就硬著頭皮寫,回頭再尋找原因,理解正確的解題思路,然后自己再重新做一遍。把做錯的題目至少重復3遍以上,不斷做錯題,直至徹底理解、舉一反三。
所謂的成功者,就是經歷一萬次崩潰,又在第一萬零一次時爬起來嘗試。自我懷疑、情緒崩潰、專注力不高,這是所有考研人都會經歷的過程。在一次次壞情緒的襲擾后,我選擇了堅持,每天積極暗示自己“我一定可以考上”,讓自己堅定信心。我保持“累了就休息,學不下去絕不硬學”的習慣,減少內耗。9月,是考研人的動蕩期,許多人在這段時間學習效率都很低,我也不例外。為了避免無效學習自我感動,我選擇放下書本,在校園里散步,或是坐上地鐵到附近轉一轉,吃吃東西解壓,調整好了繼續回來學習。
對我而言,備考期間最困難的就是要在兼顧學習的同時保持身材。為了不讓自己胖回去,我需要用早起來擠出健身的時間,每周早上九點半左右去健身到中午,一周四次。在中后期自己備考壓力特別大的時候,我也需要抑制住自己的食欲,如果今天吃多了,明天就少吃。但其實,健身也成為了我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沉浸在其中,我不需要顧及任何事,只需要盡情地釋放壓力、揮灑汗水。
兩次面試終“上岸”苦盡甘來花盛開
初試結果出來,我排在第31名,我查到去年中山大學錄取了51個人,我心里稍微有底了。準備復試的過程,在李麗學姐的指導下,我梳理了在本科期間參與過的學科競賽、科研課題,并專注復習英語。
3月的一個下午,我正在跑步,收到消息說“錄取結果出來了”,我馬上就登陸官網查看,“不錄取”三個字顯示在手機屏幕上,我被“刷”了!一瞬間,我懵了!失落、傷心所有的情緒涌上心頭,我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或許我是不是真的沒有考985的能力?!迸笥腰S奕銘給我買來了蛋糕,安慰我脫離了考研的苦海,而我卻食之無味。
大概過了兩三個小時,李麗學姐帶來了一個足以“逆轉”敗局的消息,她告訴了我中山大學校內調劑的資訊,我立馬在電腦上搜集各學院的相關信息,查到化學學院、海洋學院和生態學院都有名額,能接收我的專業。在和學院楊博聞老師溝通后,我決定主要以生態學院的校內調劑為主,并在老師的推薦下聯系了導師,獲得了調劑資格。

李凱文在圖書館常坐的位置
經過第一次的失敗,第二次機會對我來說彌足珍貴。我必須更加用心地準備第二次的面試,并且克服此前緊張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我進行了更加完整的模擬復試,補充了科研和畢業論文相關的經歷。最終,我做到了,我收到了擬錄取的消息,一年多以來的努力在這一刻終于有了回響。
回首這四年,從125kg減重到85kg,從備考前的猶豫懷疑到上岸的欣喜感動,從圖書館到健身房,一點一滴,匯聚成了我在成大最難忘的記憶。
一路以來,我遇見了許多珍貴的朋友和老師:和小學教育專業的羅嵌引在圖書館九樓互相監督背書,暢想未來的日子;和法學專業的蘇唯一和校外的兩個朋友尹怡和黃奕銘一起咬牙堅持的日子;在疫情期間守護我們的老師身影……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讓我收獲的不僅是學到了知識,而是牢牢地將“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校訓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學會了做人,與成大產生了深深的羈絆。
我想十年后,我已經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快樂工作,我希望自己永葆初心,希望那時的自己可以無愧于自己所信奉的那一句話——“世界要你考取功名,但是真誠才是最大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