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十位同學榮膺2024年“十佳大學生”榮譽稱號。大成發起了一場青春對話,他們在此暢談理想,真誠回顧大學生活,分享學習故事。我們跟隨著他們的大學軌跡,一同感受青春榜樣的姿態與力量!

“靶向”大學生活,圓夢上海交大
張書滔,臨床醫學院2019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上岸上海交通大學骨科學碩士研究生。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特等獎學金;“四川省第十八屆大學生年度人物”“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以負責人身份分別斬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家級銅獎1項、金獎1項等獎項,參與發表論文5篇,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2篇、發表中文核心論文2篇;參與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健康列車”項目,獲央視與光明日報等多家媒體廣泛報道。
“十佳大學生”現場競選的前一天,為了能達到上臺時流暢地脫稿演講,張書滔準備到了凌晨兩點,“沒有想到自己會拿到第一,當時既激動又難以置信,覺得自己很幸運”。
張書滔自小便夢想成為一名能夠救死扶傷的醫生。大一時他入讀了藥學專業,在大一下轉專業到臨床醫學專業,他立志要通過研考上岸一所985高校。
備考期間,他成了圖書館的常客。每天早上七點圖書館一開館,他便進館學習了。病理學、外科學……要啃下的大量的書和資料,他每天至少花10小時學習。大五這一年,他一邊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實習,一邊見縫插針地學。最終,他以初試第九、復試第四的成績圓夢上海交通大學骨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
大學期間,張書滔跟隨成都大學附屬醫院的“健康列車”,赴貴州桐梓縣巡診,與醫療隊的隊員們一同為鐵路沿線的當地百姓看診。
隨著學習和實踐的不斷深入,他對研發出對人體毒副作用更小的靶向類藥物充滿探秘的好奇,在導師的帶領下,長達兩年的試驗后,他成功篩選出潛在靶向疼痛相關受體的小分子化合物,相關成果在《Purinergic Signalling》《中國抗生素雜志》等國內外頂級期刊上發表,并獲得了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等多項榮譽。
“要相信自己,向目標奮斗,一切皆有可能”,張書滔說。

“不給自己設限 發現內心所愛”
李雪凡,中共黨員,影視與動畫學院2020級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本科生。連續三年綜合素質測評成績位列年級前三,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及學校一等獎學金。獲優秀共青團干部、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累計10余項。參加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項8項、省部級獎項22項,其他各級獎項10余項,個人志愿服務時長累計達300余小時。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我們的人生只有一次,想做,就去嘗試,只有體驗了才會知道它是yes or no。”李雪凡從不給自己設限,只要有機會,她就去嘗試,去爭取。
大學四年里,李雪凡代表學校參加成都市黨史宣傳教育演講比賽,作為參賽的唯一的本科生獲得二等獎。她是“蓉耀青年”成都大學生新思想宣講團成員,還獲得學校第十四屆主持人大賽冠軍,獲得本專業比賽各級各類獎項四十余項。她還曾去到了人民網-人民視頻實習,參與了2024全國兩會、2024博鰲亞洲論壇、大國外交等專題欄目的報道。
精彩的過往成為李雪凡榮膺“十佳大學生”的鋪墊。在決選準備期,由于她遠在北京實習,很多細節上的問題只能與指導老師在線上溝通,老師們成為穩固的“大后方”,為她處理準備期間的瑣事。她說:“遇到一群認可我、幫助我、陪伴我前行的老師,是我大學最幸運的事情。”
張玥迪是她的閨蜜,也是最好的“學習搭子”。她們自編自導了一部微電影, 參加了學校“金橙子”電影節,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她們克服了高原反應、工期緊張等種種困難,用3天時間完成70多場戲的拍攝,最終呈現出的20分鐘的作品。最終,他們帶著作品去到了北京,參加了國際大學生微電影大賽。
“否定自己,對未來感到迷茫”,內耗也會在她身上發生,但她而是選擇“反擊”。聽音樂、找人傾訴、充實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 “鮮花可以盛開在四季,河流也可以流向八方”。
她不斷嘗試和體驗各種生活,發現自己的內心熱愛,堅定地朝著目標前進,讓能力匹配自己的“野心”。她說:“‘太陽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連塵埃都能照亮’,希望在未來的道路上我們都能成為身邊人的小小太陽,去照亮每一個值得被照亮的地方”。

腳踏實地 成為更好的自己
唐羽鋒,中共預備黨員,機械工程學院2020級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生,升研本校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學校2023年“青春典范”榮譽稱號。在校期間,主持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1項,省級1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篇。作為項目負責人獲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1項,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1項,省級金獎1項,獲各類省級校級獎項40余項。
經歷了兩次高考,才走進成大校門的唐羽鋒,從大學一開始就立志要抓住機遇,成為更優秀自己。他積極尋求學院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了解本專業的出口,諸如就業前景和考研方向,提前開始相關專業知識的自學。
大一下學期,他參加了一次由柳炳琦老師帶領的校企合作認知實習,期間讓他初步接觸到輻射探測領域的前沿研究。實習結束后,他毫不猶豫地加入了柳老師的項目團隊,開始初涉學術研究。大學四年里,柳炳琦老師嚴謹認真的科研態度、兢兢業業的敬業精神、樂觀豁達的生活狀態深深地感染了他。面對實驗數據的不理想、設備問題的困擾、項目開發的艱難、程序bug的困擾,以及專利申請、論文修改的繁瑣,他從未灰心后退過。從大一到大四,從獲得“挑戰杯”國賽金獎到獲評“十佳大學生”,那個曾經埋頭做實驗的少年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現在的我可以驕傲地與剛進校的那個自己對話了,我確實成為了更好的自己。”唐羽鋒說:“我也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無論你選擇以什么樣的方式度過大學,只要你覺得它是有意義的,那便是最好。希望你們能成為一名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勇敢譜寫屬于自己的青春篇章。”

拼搏奮進 畫出青春最美的弧度
王鈺堰,中共黨員,體育學院2020級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本科生,目前正備戰2025年世界運動會。她綜合測評成績排名連續三年排名年級前3。曾任體育學院就業創業部部長、校飛盤隊隊長,入選2023年U24世界青年飛盤錦標賽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2023年U24世界青年飛盤錦標賽,獲得GCUC大中華飛盤錦標賽第3名、全國飛盤錦標賽第6名、數項飛盤比賽MVP。代表學校出戰,獲2021年四川省“貢嘎杯”籃球賽前8。
“你見過凌晨足球場嗎?你見過生理期還在暴雨中奔跑的女孩嗎?見過關節上全是反復磨爛的傷疤嗎?見過為了練好飛撲動作而內出血嗎?”這是王鈺堰在“十佳大學生”決選舞臺上時的自我介紹。
她是一個能量充足、善于觀察、共情能力強、急中有序的人。體育帶給她的是不怕困難,流血流汗不流淚,絕不不輕言放棄的品質,也帶給她好勝、求速,希望快速解決事情的性格。
曾經一個飛盤隊里的師兄在“十佳大學生”評選舞臺上說,自己的目標是進入2025年國家隊。師兄作了榜樣示范,王鈺堰當時就默默在心里定下自己的大學目標:成為學校“十佳大學生”和進入國家隊。
“當你熱愛時,你就覺得一切都很美好。我很喜歡我的專業,還有自己的生活狀態。” 她經常告訴自己:“刻苦訓練,不管暴雨還是傷痛,都不能阻止我”。
2023年,王鈺堰成功入選U24世青飛盤錦標賽國家隊,代表中國參加世界飛盤錦標賽并取得了中國首勝,并最終斬獲世界第四名的好成績,在比賽中面對歐洲老牌勁敵德國隊時她越戰越勇,還被德國隊評選為他們心中最有價值的運動員。
在2025年的成都世界運動會國家集訓隊的選拔時,第一天體能測試來了將近300個人參加,第二天只剩150人不到,每一輪體測結束,就會宣布誰淘汰,最終入選男女隊員各25人,王鈺堰就是其中一員。殘酷的選拔過程也讓她更加珍視機會,“我是一直在發展的人,永遠有不足的地方需要我去學習補足,我在不斷在建造我自己。”
擔責不推,擔事不躲,擔學不輟,擔難不怯,擔憂不懼。她說:“四年很短,一定要開心,相信我們慢慢能兼顧好自己喜歡的一切,做一個熱愛生活、有感情、內心豐富的人。”

認識自己 馳騁萬里征途
張佳林,中共黨員,音樂與舞蹈學院2020級音樂表演專業2班本科生。連續3年學習成績和綜測排名年級第一,獲得1次國家獎學金、2次國家勵志獎學金、四川省第十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2021四川省大學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文化藝術展演一等獎;參與錄制中央電視臺《經典詠流傳》節目、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推廣曲,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干部”“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干部”等。參與各級各類演出活動30余次,獲國家級、省級、校級獎項24項。
借著參加學校年度“十佳大學生”決選,她梳理了自己的大學時光,相遇的美好、昂揚的學習斗志、豐富的社會實踐……她覺得,這四年的生活是充實、豐富和堅韌的。
“要清晰的認識自己,要堅定地做自己。”這是她的座右銘。初入大學時,她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考進年級前五名,拿到國家獎學金。
目標既定,就要全力以赴。她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從課堂學習到課余活動,計劃覆蓋了大學四年。課后觀看歌唱家的演唱視頻、從專業角度了解發聲器官、反復練習歌曲、早起練聲……
對于她而言,大學期間最珍視的一次獲獎,是大一時在校園歌手大賽取得第二名的成績,那是她感覺第一次得到正式認可。“我很熱愛唱歌,非常珍惜站在舞臺上的機會”。唱歌是愛好,是專業,也是她未來的職業方向,歌唱已成為她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學為萬人役,文藝為人民服務”。遙望未來,張佳林想成為一名影視配樂師,用音樂去詮釋作品,將音樂落在實處。前方路遙,她想成為“萬里馬”,馳“萬里疆場”。她想對學弟學妹說:“珍惜美好的大學時光。未來還長,不要拘泥于困惑和煩惱,多看書,或者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它。從了解自己著手,攻克缺點。”

執著于理想 純粹于當下
蔣欣,中共預備黨員,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2020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任班級團支部書記,連續三年綜合素質測評排名專業第1,獲校級特等獎學金,獲評“三好學生”“優秀共青團團員”“優秀共青團干部” “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稱號。曾獲第九屆四川省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銅獎等省級及以上獎項13項,其它各類證書獎勵近30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結題6項。
“偶爾破碎,時常積極。”這就是蔣欣。大學四年,有過崩潰大哭,有過勝利歡笑,也有委屈辛酸,這些復雜的時刻和感受構成了她多彩的大學四年。
站在“十佳大學生”決選舞臺上,她看著臺下前來支持她的人,學院書記、指導老師、開完會匆匆趕來的班主任和好朋友們,她突然發現大學者四年里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她有著非常多支持和愛我的人。
初入大學的蔣欣,對電子信息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和憧憬。那時的她給自己定下了許多目標,轉眼間當初的目標大多也已完成。充實、有趣、不舍,這是她對自己大學生活的概括。從深入學習專業知識,到參與各類學科競賽,再到加入學院科創室,一步一個腳印,她堅定地走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
參加TI杯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四川賽區本科組的省獎是她最為珍視的一次獲獎。它見證了她和團隊成員在四天三夜不眠不休的努力和付出,也印證了他們對于電子設計的熱愛和追求。“雖然拿的獎項名次不高,但能在電子類工科生最重要的比賽賽場上,在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感覺非常的幸福。”
“執著于理想,純粹于當下”是她的座右銘,也是她大學生活的真實寫照。她深知,只有對理想的執著追求,才能讓自己在電子信息的海洋中不斷前行;只有對當下的純粹投入,才能讓自己在每一次學習和競賽中取得進步。
“希望在多年以后,我能成為名副其實的‘E先生’,也能像前輩們一樣說出:‘國有疑難可問誰,強國一代有我在!’”
她想對學弟學妹們說,“珍惜當下的青春年華,清楚未來的人生規劃。放肆大膽享受人生,也要沉淀自己完善人生。”

鐘情漢服 用設計傳達美好
胡文華,中共黨員,2020級產品設計專業本科生,考研上岸廣東工業大學。曾獲國家獎學金,第十三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家級銅獎、省級金獎;“互聯網+”省級銀獎3項、省級銅獎2項;參編教材2部,發表國際期刊1篇;主持國家級大創項目結題一項。獲得成都大學2022-2023學年“十佳共青團干部”榮譽稱號及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共青團干部、優秀班主任助理等稱號,個人累計志愿時長100余小時。
剛參加完研究生考試復試的胡文華,立馬又投入到“十佳大學生”決選的準備中,由于精神的高度緊張,在評選前,她發燒了。“成長、探索、充實”,正如她總結的大學四年關鍵詞。她將評選作為一次試煉,克服焦慮和身體不適,調整好狀態,最終取得了這一榮譽。
大二暑假,她在馬麗娃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挑戰杯,參加比賽的PPT逐漸從稚嫩走向成熟。每一次修改、每一次打磨,都是馬老師對完美的追求。“盡力做到最好”,馬麗娃老師的嚴謹細致也深深影響了她,成為她學習路上的指路良師。
她對漢服設計情有獨鐘,她一頭扎下去,學習漢服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將其與現代審美相結合,創作出了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在“蜀紅冠天下”國際漢服設計大賽中,當聚光燈打在她設計的漢服上時,耀眼光芒在紗裙上流連,那一刻,她為自己感到驕傲,她用她的作品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最終她也榮獲比賽的“十佳設計師”。
除了專業學習,胡文華還擔任了班主任助理。每當學弟學妹們遇到困惑和煩惱時,她都會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心聲,給予他們真誠的建議和鼓勵。在她的幫助下,他們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標,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定。
胡文華的大學生活充滿了挑戰和機遇。她還涉獵研究可持續設計、用戶體驗(UX)設計、人工智能在設計中的應用等領域,還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和比賽。她用自己的雙手和頭腦,將創意轉化為現實,為人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體驗。
在胡文華的筆下,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她也希望學弟學妹們能夠更好地探索自我,發現潛能。

不“內耗” 過好唯一的大學時光
朱承康,中共黨員,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2020級測繪工程專業學生,上岸昆明理工大學。大學期間,連續3年綜合素質測評專業第1,發表6篇學術論文,其中SCI高水平論文4篇,申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2項,獲國家獎學金2次;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曾獲全國大學生測繪學科創新創業智能大賽二等獎、第六屆“航天宏圖&華為云杯”PIE系統開發大賽三等獎等獎項;獲“成都市優秀學生會組織工作人員”“校十佳共青團干部”等多項榮譽。
朱承康覺得,每個人的大學都不一樣,都是唯一的。對他來說,他的“唯一”就在于大學期間不盲目地追隨一些“約定俗成”的固有經驗,而是不斷嘗試新事物。
剛邁進大學校園時,朱承康就給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過好一個不讓自己后悔的大學生活。他主動參與定向比賽、校園馬拉松、無償獻血、新媒體運營、戶外徒步等從未設計過的項目,他抓住機會、充實生活、樂在其中。連續3年他的綜測成績排名專業第一、連續2年獲得國家獎學金,畢業時,又如愿以償獲得“十佳大學生”榮譽。這些成為他一路走來采擷到的驕傲的勛章。
他往往不過多地“內耗”得失與結果好壞,而是克服各種困難、堅持自己的決定。他說:“這是我們這個階段該有的勇敢,也是青春該有的模樣”。
對他來說大學學習最大的困難便是實操性課程,看到同學們都能快速上手全站儀、RTK等專業儀器,他主動多做一點、多測一點,“熟能生巧,差距縮小”。加入崔立魯老師課題組,在崔老師的幫助下,他發表了4篇SCI論文,也在不斷地學習中更加熱愛、堅定自己的專業。他希望未來能夠致力于我國衛星導航應用的相關工作。
談到學習上的經驗,比起突擊式的補課,他覺得常態的學習和積累更重要。他希望學弟學妹們在大學生活中能夠不懼成規、勇于嘗試、不斷突破,過好“唯一”屬于自己的大學時光。

“背挺直一點,往前站一點”
朱佳儀,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2020級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本科生,即將前往悉尼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曾獲國家獎學金、校級特等獎學金、“四川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20余項。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銅獎、四川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一等獎等學科競賽獎勵4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四篇,主持參與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3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立項1項、國家自然科學青年基金3項,各省部廳級項目7項。曾赴香港理工大學暑期交流,國際注冊會計師持證者。
回憶剛進入大學的時光,朱佳儀曾坐在觀眾席上,被學長學姐們在“十佳大學生”演講臺上的樣子所深深吸引。那一刻,她就在心中種下了夢想的種子:有朝一日,自己也要站在那個舞臺上,收獲那份屬于自己的榮耀。
她的大學生活是充實而忙碌的。她對自己有著嚴格的要求:日拱一卒、日有所進,每一天都要比前一天有所進步。她積極參與各種學科競賽,努力將興趣愛好與專業相結合,實現心中的目標。
她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參加由三星堆博物館與四川大學聯合主辦的“博略杯”比賽。這是她在大學期間首個線下演講的比賽,需要經歷兩輪演講的考驗。那段為比賽奮斗的日子充滿了挑戰和收獲,讓她深刻體會到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個人的成長。
在一次重要的比賽中,她和團隊成員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終卻只獲得了國賽三等獎。面對這樣的結果,她深感自責和迷茫。然而,正是在學院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她重新找回了信心和勇氣,在第二年的同一比賽中終于斬獲了國賽一等獎。
她想對學弟學妹說:“背挺直一點,往前站一點。就像我一直做的那樣。”

用我的螢螢之火 講好中國故事
邵楠楠,中共黨員,外國語學院2020級英語專業本科生,考研上岸浙江師范大學。曾任院學生會主席,獲國家勵志獎學金、四川省綜合素質A級證書、成都市學生會組織優秀工作人員、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四川省賽金獎、第二屆“高教社杯”大學生“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優秀短視頻全國交流活動特等獎等榮譽40余項。主持或參與省校級項目3項、廳局級課題1項。作為成都市青年學生代表赴日參加“東亞文化之都”學生論壇;作為成都大運會青春宣講團成員走進中國傳媒大學宣傳大運會。
初入大學,英語對邵楠楠而言,不再是簡單的字母組合,而是一扇通向廣闊世界的大門。她在心中立下誓言:“我要用這四年,書寫一個屬于我自己的、獨一無二的青春故事。”
密密麻麻的筆記、書寫工整的字母……這些都是學習者攀登的腳步。那些復雜的語法、晦澀的詞匯,在她眼中都變成了有趣的謎題,逐漸撥云散霧,俯瞰那片屬于自己的英語世界。
對于她而言,青春的意義不僅在于學業上的成效,更在于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于是,她踏上了志愿服務的道路,她的身影忙碌于成都世乒賽的賽場、成都市政協會議的會場、APEC女性領導力論壇現場。她用流利的英語,為中外賓客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
最讓邵楠楠引以為傲的,是她用英文講述的作品《光影里的故事》的獲獎。這部短視頻是她對成都皮影這一非遺藝術的深情致敬。她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從收集資料到寫稿、拍攝、剪輯,每一個環節都傾注了她的心血。她采訪了非遺傳承人,用鏡頭記錄下他們精湛的手藝和背后的故事。2023年秋天,她帶著作品坐上了去往南京大學的動車,與全國高校145個決賽團隊同臺競技,斬獲全國特等獎,也是全國唯一一個一人團隊的特獎選手。這個五分鐘的短視頻最大的意義不在于畫面有多精美,而在于證明了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那個“講故事的人”,也都可以講好一個故事。
“我要用四年時間,講好一個漂亮的青春故事。”作為新時代外語人,邵楠楠用自己的方式講述生動的中國故事,點亮文化自信的“星星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