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究竟該如何度過?青年該是什么模樣?他用四年蛻變成長書寫答案。
36門課成績90分以上,綜測排名年級第一,獲兩次國家獎學金的背后是他大學的每個暑假都留校學習。
從“一上臺就發抖”,到從容自信,競賽獲獎,簽約國企……是他四年不斷突破成長。
研考他沖刺清華大學,哪怕“瘋狂”即使失敗,卻仍要一搏!因為,22歲的他要給18歲的“小鄭”一個更好的答復!
他是鄭文錦,商學院2021級財務管理專業學生。“青春是用奮斗成就夢想,是用堅韌治愈傷痕,是讓自己超越自己。”

以下是他的講述:
我出生在四川雅安的一個農村家庭,小時候,我常看到父母為了家里的收支發愁。每個月的電費、燃氣費、電話費……他們都會精確計算到元。家里的收入來源主要靠售賣茶葉,但卻十分有限。這些收入是用來購置農具、償還債務,還是留作生活開銷,他們都要反復琢磨。由于當時的茶葉交易主要通過現金來完成,他們習慣把錢存放在家里。2018年左右,互聯網在農村普及開來,正在讀高中的我通過抖音,對財務概念有了粗淺的認知。我開始教父母“錢生錢”。現在,他們會把一部分現金留作應急資金存入活期存款中,而另一部分就會存入利率更高的定期存款中。有了這些經歷,我對財務管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我讀書起,父母便鼓勵我要多讀書,成為我想成為的人。每當我學習態度不端正時,他們會嚴肅地教育我,而當我學習取得點點成效時,他們也會毫不吝嗇地夸獎我,滿足我的一些小愿望。農忙時,為了保證我的學習時間,他們總會說:“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這些暫時都不需要你去做”。在鄉鎮上讀完初中,我進入了本地重點中學名山中學讀書。由于學習基礎不夠牢固,高一入校時我的英語只能考29分。于是,我每天都在早自習和睡覺前半小時背單詞,每次考試后查詞典記生詞背生詞,背誦2天范文,默寫1篇來提高作文成績。到了高三,我的英語考到了120分。直到今天,學英語的經歷仍勉勵著我,讓我在懈怠時“充能”成功,繼續奮進。
臨近高考,偶然在手機上看到成大的宣傳片,寬敞明亮的宿舍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隨后,我找到成大抖音、微信公眾號、官網,多渠道地去了解成大,優美的辦學環境、豐碩的辦學成果等深深地吸引了我。尤其是在成大新聞網的“成大人物”專欄里,我讀了許多上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等名校的學長學姐們的故事,他們都表示在母校學到很多,也對四年來的栽培非常感恩。恰巧,在等待出成績的暑假里,成大商學院的孫本帆同學,也是我現在的直系學長,聯系到了我,他說:“成大是一所很‘寵’學生的學校。成大的老師也都以研促教,傾力幫助學生全方面發展。”滿懷對成大的憧憬,我將成大的財務管理專業列為我的目標。

出分后,我意識到自己發揮得不好,成大逐年上漲的高考分數線讓我心生忐忑,我可能要與“情校”擦肩而過了。起初,我將成大作為“沖一沖”的目標填在了第三志愿,但在志愿填報截止的最后五分鐘,我還是不想因為沒有錄到而遺憾,迅速將其改至第一志愿,并把一本專業——財務管理作為我的第一專業。
最終,我如愿了。
步履不停 不斷突破自我
由于大學不再像高中一樣,上課有老師隨時盯著,課后再敦促學習,我很難做到自律。大一剛開始接觸高等數學時,我無法在課堂上全神貫注的聽講。當我學得越來越吃力后,想到高中的經歷,作為一個“笨鳥”,我明白自己需要比別人付出更多努力。于是,第一個暑假,我主動留校,在圖書館學習《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高等數學》,當時恰逢成都高溫限電,每天堅持學習7個小時后,我總是汗流浹背。功夫不負有心人,大一下我成功取得了二門課均90+的好成績,也明白了專注地學習往往比三心二意更有效率。
大二開始,我變得更加自信,經常在課上主動回答問題。同時,我也掌握了學習的竅門——提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確保自己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拓展練習,或者參加社團、競賽等。于是,大一到大四,我的每一個暑假都選擇留校,在圖書館里復習、預習功課。中途休息時,我經常會刷到朋友們在外玩耍的朋友圈,也會萌生出放松的想法,但很快我便平復好心情,“每個人選擇不同,我既然選擇留校學習,也必然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機會。但趁自己還年輕,我想盡可能地多學一點。”

大學不僅要學好專業課,更要借助學校平臺,突破“舒適圈”。2022年8月,我與同班的陳偉、計算機學院2020級計算機科學技術2班的紀澤等四位同學共同參加第十八屆“挑戰杯”國賽,在王影老師的指導下研究《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大宗物流一體化發展對策研究-以成渝都市圈物流一體化為例》項目,從基礎設施水平、信息化程度、人力資源以及物流企業四個方面出發,搭建物流一體化程度評價體系。項目涉及計算機、統計學、法學等領域的相關知識。面對“難啃”的選題、陌生的專業領域,我和團隊成員沒有限制于各自專業,從零開始,學習統計學方法和數據的整合收集。在撰寫數據分析報告時,我不僅學會了如何使用Stata、SPSS等統計軟件,還了解到大量區域的物流法規,不斷拓展著自己的知識面。答辯階段,作為主講人,我克服過去“一上臺就發抖”的緊張狀態,全程鎮定地匯報項目。最終,該團隊項目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實現了商學院該賽事獲獎從0到1的突破。
我一直向前走,從不給自己設限。大一上,我加入了校ERP協會(掛靠于商學院的校五星級社團)。兩年的時間,從參加“學創杯”、“商道”等ERP類競賽拓展到創新創業類競賽,我從會員成長為會長。心態上,我逐漸不再滿足于跟著課堂慢慢熟悉知識,而是積極地去爭取每一個成長的機會,站到講臺中央闡述自己的想法。擔任協會會長期間,我個人榮獲2022年度成都市優秀社團骨干、連續二年專業綜測第一,協會也被評為成都市“百佳社團”。
明確的目標、詳細的計劃、持之以恒的努力和積極自信的心態,是過好大學生活的“秘籍”。
追尋心中夢想 我一直準備著
大四,我站在人生的“岔路口”。雖然直接就業能帶來收入,但父母的支持和內心的堅定讓我毅然選擇考研。
為了讓自己更有底氣地專心備考,2024年9月,我在校內秋季招聘會上面試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局里的財務管理崗。黨員身份、成績在專業的前1%、持有初級會計師資格證書、擔任過學生干部、參與過近20個競賽項目的優秀履歷向HR全面展示了大學期間我的學習和實踐成果。同時,利用大學期間積累的豐富的溝通經驗,我積極向HR全方位介紹自己并詢問了工作內容和福利待遇,成功斬獲offer。
大一入學時,清華大學就成為我心中的向往。大學四年,我全力以赴學好財管專業。報考專業時,明知跨考難度大,經過1個月左右的猶豫,我堅定選擇考清華大學的法碩,這一“瘋狂”的決定源于熱愛。
早在高三畢業填報志愿時,我就對法學類專業非常感興趣,但出于現實考慮,我報考了財管專業。學習中我發現,法律與之密不可分。大二學習《經濟法》專業課時,“系統學法”的想法在心底萌生。課余時間,我先后拜讀了清華大學法學院張明楷教授的《刑法學》和《刑法格言的展開》,進一步堅定了這一信念。
沖刺頂尖高校,我必須付出百分之兩百的努力!
臨近考研,校內秋招、畢業論文開題答辯等都集中在10到11月,每天的各個時間段都被我安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面對繁重的任務,我克服焦慮,堅信只有行動才能致勝,根據實際制定了備考計劃:每天早晨5點半睜眼就閱讀筆記讓自己慢慢清醒,6點起床洗漱后去食堂打包一份早飯,7點到達圖書館,11點半前背誦專業課,13點至14點做英語……直到圖書館閉館才離開。以往我很少早起,但備考后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

L5B-03-1,這是我在圖書館的座位。復習英語一時,每當我長時間地認真復習完知識點,一做題卻又發現錯很多后,我總會懷疑自己。一邊在心底抱怨當初為什么選擇考研,一邊又雷打不動地回到座位上,認真分析錯題,背誦那些已經看過10遍的知識點。
在發現自己反復學,正確率卻依然止步原地、書本知識仍快速遺忘的時候,我想過退縮。但每每想到家人說的“堅定自己的想法,我們永遠在”;老師說的“不會的就來問我”;朋友說的“你一定能考上”;以及自己的內心獨白“能考上,你說過的,這是你的夢想”時,我又會像打了雞血一般,咬緊牙關,日復一日地坐著冷板凳。
或許我還不夠優秀,今年還不能成為他的學子,命運讓我再沉淀一年……5分之差,我與一志愿擦肩而過。盡管心有不甘,但回顧這段備考時光,我很感謝當時沒有放棄、仍努力奮斗的自己,我的大學生活也以句點圓滿收尾。
2月24日出分后的一周,我回到圖書館,坐在熟悉的座位上,再次埋頭背著專業課。我想再次拼盡全力,去“二戰”,因此拒絕了一些好學校的調劑通知。最后,抱著積累經驗的想法,我還是去參加了一所A區的普通院校法律專業的調劑復試,并在勞動節前選好了一位經濟法學方向的研究生導師。未來,我會一直堅定地追尋內心深處激蕩的“法學夢”,或在現階段認真規劃研究生生活,抓住每一個進步的機會;或拼盡全力,為清華夢再奮斗一次。總之,去給18歲的“小鄭”一個更好的答復!
非常感謝我的母校成大,它給予了我一個又一個登高望遠的機會,讓我有自信、有底氣去往更大的舞臺眺望世界,“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校訓也教導我永遠做一個愛國、正直、善良、有上進心的學子,希望成大發展得越來越好,桃李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