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公布了“中華文化優秀課程多語種數字化全球傳播計劃”經專家審核通過的團隊名單。由影視與動畫學院副院長許志強教授領銜,汪曉飛、趙然、伏東海、陶炳塬四位教師構成的團隊成功入選該計劃。團隊課程聚焦蜀道文明走廊的數字化傳播實踐,開展跨學科資源整合與創新設計。
“中華文化優秀課程多語種數字化全球傳播計劃”是深入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而設立的重點項目,旨在通過匯聚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建設一系列宣傳中華文化的多語種數字化精品課程,豐富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課程資源,服務國內教師開展教育教學以及國際社會開展中文教育。
自2025年7月啟動以來,該計劃共吸引全國各高校提交3200余份申報材料,最終僅有121支團隊成功突圍。我校教師團隊的入選,是我校在中華文化數字化傳播領域的重要進展,體現了我校在中華文化數字化傳播與國際中文教育領域的實踐積淀與創新能力。

團隊將依托許志強教授主編的四川省“十四五”規劃教材《數字媒體技術導論》所構建的“思想+文化+技術+傳播”四維框架,以及其主持的教育部跨學科課程教學創新改革虛擬教研室2025年教改項目(2025JY08)、四川省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JG2024-0926)、四川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典型案例“數智影像創作課程群”、四川省2025年高校創新性實驗項目(數智影像創作全流程實驗課程群)等多項省部級課題的前期研究成果,借鑒登陸學習強國平臺的數字人微課《數字媒體價值通鑒》的創作經驗,運用萌化解構、歷史關聯、技術融合等方式對中華文化進行創新呈現,確保團隊打造的課程內容能夠成為豐富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資源、服務全球中文傳播的優質公共文化產品。
未來,團隊將持續推進漢字文明與數字技術的深度融合,為提升“數字中文”的全球影響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貢獻“成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