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年來,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工作大局,在學校黨委領導下,以實現“五高五強”黨建工作目標,以改革創新精神,抓關鍵、攻重點、破難點,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績,譜寫了學校黨建發展新篇章。在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推出“基層黨組織巡禮”系列綜述,全面展現五年來學校基層黨建工作經驗成效,旗幟鮮明將學校黨組織建設成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堅強戰斗堡壘。
以堅強黨建引領一流藥學學科建設
藥學院、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教學與科研互貫通 創新性人才培養行穩致遠
藥學院、川抗所堅定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賦能高質量發展,創新結合二級學科和藥物研發鏈優化黨支部,實現“雙帶頭人”全覆蓋和“一支部一品牌”。獲全市基層黨建工作項目,學校黨建引領示范學院、先進黨組織、樣板黨支部、“雙帶頭人”工作室等。形成了“五重塑”“五型五力”“紅-領-帶”“四模式增四力促四有”等工作法和黨建品牌,獲中國日報網、中國教育網報道;3人次獲市級優秀黨員等。

學院“院所合一”加快綜合改革。完成藥學院建設,國內首創“院所合一”改革路徑;通過“五個融合”,實現川抗所實質融入學校并穩妥處置大量歷史遺留問題,實現“重生”發展。近年,完成558位教職工入編工資待遇等問題,涉及往返經費累計4.43億;順利解決科研經費缺口重大遺留問題,穩妥處置所屬企業,推進園區國土證和土地處置工作;建設依法治校示范學院。
學院以申博攻堅為龍頭加速一流學科專業建設。第五輪學科評估全省第二(非博士點高校第一),被中國校友會評為“中國高水平學科”(全國第35),泰晤士排名中所屬領域全國第29,兩個學科進入ESI top 1%,獲省貢嘎計劃建設學科;聘請劉昌孝院士為名譽院長,自主培養我校首位國家“四青”人才,新增“天府峨眉”“天府青城”領軍人才、省“杰青”、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等近10人,柔性引進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杰青等3人。舉辦“Chem-Reaxys學術周”、全國抗生素大會等國際國內學術活動10余場,學科聲譽大幅提升。牽頭申報四川地區醫學與生命健康領域“藥學”專業中外合作辦學。藥學專業獲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制藥工程獲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成為四川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獲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省教學改革重大項目等。
學院“鏈上育人”構建特色“三全育人”新生態。“西遷精神”鑄魂育人全過程,國內率先探索出以抗感染藥物創制全鏈條為特色的“鏈上育人”模式,構建了本碩一體思政體系。學生獲得國家、省級學科競賽獎勵和項目百余項,SCI論文百余篇,發明專利50余項;就業率保持100%,數十名畢業生進入北京大學、東京大學等名校深造;以及首位歐盟瑪麗·居里計劃全額獎學金獲得者,首位發表IF大于10的SCI論文,首位與企業簽訂50萬元技術意向合同的優秀學生。多個志愿活動獲得團中央表揚,被學習強國、中國網、省電視臺等報道。
學院“同時發力”加速科研轉型升級。新增四川省抗感染藥物創制工程研究中心,抗生素環境危害評估四川省重點實驗室籌建工作獲生態環境部認可。兩個團隊入選學校生物與醫藥前沿技術研究院。發表SCI論文213篇,含學院首篇以成都大學為第一單位的Nature子刊、多篇國際頂刊封面VIP論文。2人次獲英國皇家化學會高被引中國作者,2人次獲“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等國際學術獎。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三等獎,中國藥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華醫學會科技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國合基地獲省級先進基地。

充分發揮學科特點優勢 社會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創新建立“一二四五”工作機制。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直面復雜嚴峻的歷史遺留問題,在發展中破難題謀新局,建立了黨委舉旗定向“一個總覽”,“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兩項融合”,“一流人才、一流學科、一流專業、一流平臺”“四個一流”,“重塑組織架構、重塑育人生態、重塑育才模式、重塑科創體系、重塑考評機制”“五項重塑”的工作機制。

國內首創“院所合一”改革路徑。在國內首創以“學院”為核心的“實驗室研究與技術創新”,以“研究所”為主導的“中試孵化和產業化應用”的“院所合一”發展模式,通過體制、機制、思想、理念和人員“五個融合”,平穩完成川抗所綜合改革和“重生”發展。
以申博攻堅為契機做強聚焦抗感染藥物創制的學科優勢。勇當申博排頭兵,進一步凝練了以抗感染藥物和源于微生物的創新藥物創制為主的學科優勢與特色,建成了貫通“藥物靶點發現與篩選”“藥物開發與研究”“藥物臨床研究”“藥物開發技術服務”“藥物環境危害評估”全鏈條抗感染新藥創制體系,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學科高地和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構筑以“西遷精神”為內核的“鏈上育人”模式。學院依托四川省首批現代產業學院——成都藥物創制現代產業學院,實現了教育人才與產業新融通,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大力實施“鏈上教育”,建立了工業藥學產教融合人才培養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