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年來,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學校工作大局,在學校黨委領導下,以實現“五高五強”黨建工作目標,以改革創新精神,抓關鍵、攻重點、破難點,全面推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績,譜寫了學校黨建發展新篇章。在學校第八次黨代會即將召開之際,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推出“基層黨組織巡禮”系列綜述,全面展現五年來學校基層黨建工作經驗成效,旗幟鮮明將學校黨組織建設成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堅強戰斗堡壘。
激發科技創新熱情 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科技處
第七次黨代會以來,科技處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凝聚科研力量,凝練科研方向,加快推進有組織科研,建設高水平科研團隊,搭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承接重大科研任務,產出重大創新成果,積極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重視黨建引領科技工作 打造“三聚焦三強化”的工作機制
科技處黨支部全面貫徹新時代黨建新要求,秉持黨建全面引領業務工作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度融合黨建工作與科技業務,構建“三聚焦三強化”的工作機制。

五年來,科技處加強制度改革創新,以制度創新引領學校科技發展,結合國家省市最新文件精神和學校實際,新制定和修訂科研工作管理條例、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科研項目績效津貼管理辦法、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管理辦法、學術委員會章程、科技工作量管理辦法、科技成果轉化管理辦法等,以良好的科研政策環境和科學化、規范化的管理,推動科研工作近幾年跨越式的發展。
基于“同心、同向、同行”科技服務理念,打造了“三聚焦三強化”工作機制,抓重點、求突破、強服務,協調互作,搭建了多元化的服務體系和平臺,不僅充分發揮教師的凝聚力、活力及創新力,也有效地提升學校的科技核心競爭力和科研工作實績。
學校科技能力及水平不斷增強 持續推進科研能級提升
推動大平臺、大團隊建設。5年來,學校新增自然科學類省廳級及以上科研平臺21個,其中國家級平臺2個、省部級平臺10個、廳局級平臺9個,同比2014-2018年度增長163%,高水平建成國家“111”計劃低碳新材料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成都大學分中心,實現國家級平臺“從0到1”的突破性創新;生物與醫藥前沿技術研究院首期建設項目獲批并圓滿竣工。
科研立項與經費不斷提高。我校承擔自然科學類省部級及以上項目486項,其中國家級165項、省部級321項,同比2014-2018年度增長了92%;自然科學類R&D科技經費達到10億元以上,同比2014-2018年度增幅超過290%,保持了較快速增長。
高質量科技轉化成果持續增長。通過《高等學校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家標準審核認證,知識產權新增共計1984件,其中軟件著作權380件、授權專利1604件、授權發明專利394項,同比2014-2018年度增長96%;開展“校企雙進,找礦挖寶”科技成果對接成都大學專場活動;組建技術轉移學院,培養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才隊伍。

科研成果屢創新高。獲自然科學類省部級及以上獎勵26項、國家級高水平社會力量獎22項,獲獎數同比增幅109%;ESI各學科論文7000余篇,同比增幅6倍以上,多篇發表在《Nature》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實現6個學科進入ESI全球1%;19人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2人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
緊跟國家及地方發展戰略需求 共搭“校企地”合作平臺,深推“產學研用”融合發展
持續推動與成都市產業功能區的深度對接以提升服務成都重點產業的能力。已與天府國際生物城、天府現代種業園等7個功能區開展對接并與天府新區半導體材料產業功能區(邛崍)簽訂“校外實踐基地”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合作協議。
與多個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大陸希望股份有限公司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校企合作正逐步進入縱深階段,為學校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構建“政校企互動、產學研結合”的生態系統,助力科技成果本地轉移轉化貢獻力量。
圍繞“天府糧倉”成都片區建設,踐行成都大學創新農業科技服務模式。多舉措科技創新賦能區域產業發展與服務,助力“校企地”科技成果高質量轉化。